海蜇蜇傷致死事件頻發 被蜇傷勿用淡水沖洗

本文已影響587人 

海蜇蜇傷致死事件頻發

海蜇蜇傷致死事件頻發 被蜇傷勿用淡水沖洗

近日接連發生了兩起因被海蜇蜇傷致死事件。一名8歲男童跟家人在青島某海水浴場游泳時被海蜇蜇傷後不治身亡。一名大學生也是在海中游泳時被海蜇蜇傷腿部,最終引起肺水腫,搶救後不治。搜索近兩年海蜇傷人致死的新聞報道,不難發現此類事件經常發生,幾乎每年都有相關報道。而在網上,也有不少詢問“被海蜇蜇了應該怎麼處理的”詢問帖。對此,有急診醫生提醒,實際上,海蜇蜇上也是一種“說沒就沒了”的意外傷害疾病。但由於海蜇蜇傷大部分都是輕症,很容易導致醫生習慣性忽視重症病例。

那麼,被海蜇蜇傷後應該如何快速處理,以免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哪些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根據2014年版《海蜇蜇傷診療方案》,海蜇引起的蜇傷是海蜇觸手上有大量含有毒液的刺胞,毒液中的成分主要是類蛋白、多肽和多種有毒酶類,以及強麻醉劑、致痛劑、組胺等。當人體接觸海蜇觸手時,刺胞可刺入皮膚,引起刺胞皮炎。

不同的人被海蜇蜇傷有不同的症狀。輕度蜇傷一般僅出現局部症狀,如皮膚上有觸電一般的刺痛感,局部逐漸出現線狀排列的紅斑、丘疹,斑痕形狀猶如鞭痕,有明顯瘙癢感。嚴重蜇傷或過敏體質的人,會立即出現紅斑、風團塊、水皰、淤斑,甚至表皮壞死等,且伴有難忍的劇痛,繼而全身皮膚出現潮紅、奇癢。

除皮膚局部反應外,患者只要出現其他任何臟器系統損害即可判定爲重型病例。少數病人病情發展迅速,10餘分鐘至6小時之內突然出現急性肺水腫等臨牀症狀,嚴重者會突然死亡。

重度蜇傷會導致全身症狀,通常發生在蜇傷後幾分鐘至數小時內,主要表現在呼吸系統,患者會出現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大量泡沫樣痰等急性肺水腫的表現;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爲頭痛、有冷或熱感、眩暈、運動失調、痙攣性或遲緩性麻痹,甚至暈厥、虛脫或休克等;循環系統最常見的併發症爲過敏反應、溶血、心律失常、心率減慢、低血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有些重症患者還表現爲瀰漫性肌痛、關節痛、背痛、肌肉痙攣等,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吞嚥困難、眼結膜炎、角膜潰瘍、流淚等。

被海蜇蜇傷後,首先應迅速離開海蜇存在區域,並去除留在皮膚上的觸鬚,抑制毒素釋放。可用醋或海水沖洗,拿鑷子或棍棒去除觸鬚,或者戴上防護手套再去除觸鬚,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觸鬚或蜇傷部位。然後再用海水或醋浸泡或沖洗蜇傷處15-30分鐘,這樣可以抑制已激活的刺絲囊釋放毒素。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去除海蜇刺絲囊和觸鬚之前,不要用淡水沖洗,也不要熱敷或冷敷、揉搓按摩,這些措施都可能加速毒素的釋放。經以上處理後,可用熱水浸泡蜇傷處20分鐘,可起到減輕疼痛和刺激的作用,水的溫度以能耐受且不燙傷的溫度爲宜。

民間對海蜇蜇傷有用尿液沖洗的“祕方”,對此專家表示,這種方法並無科學依據,且可能造成刺絲囊毒素釋放加快。

對所有海蜇蜇傷者,家人都應密切觀察。重症患者可通過一些早期信號識別,如有過敏體質者;大面積皮膚損傷、皮膚反應程度較重者;體溫高於38℃;出現如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呼吸系統症狀;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噁心嘔吐以及出現其他嚴重併發症,凡出現上述情況中的一種,患者都有發生併發症並轉爲重症病例的可能,應及時就診。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