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交際裏別把自己逼得太緊

本文已影響556人 

受訪專家:武警特警學院心理教研室諮詢師餘淑君


對小芙來說,每天從起牀睜眼開始,就是戰戰兢兢的一天:進廁所,擔心室友也要用;趕地鐵,擔心人多擠不上;上班了,擔心會不會做錯什麼;部門會議要發言,她提前一個月就開始緊張……

生活交際裏別把自己逼得太緊

小芙似乎活在瀰漫性焦慮中,覺得生活處處是“難關”。有瀰漫性焦慮的人,除了像小芙這樣時時提心吊膽,還會出現習慣性失眠、胃痛、頭痛、脫髮、無意識地咬緊牙關、表情呆滯緊張、肩膀上提等症狀,且他們的焦慮並非針對某一件事,而是幾乎對任何事情都存在。讓這些人無法放鬆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爲長期生活在壓抑的家庭氛圍中(如仇恨、打罵、挑剔),身心一直處於應激狀態,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全感;有的是把自己逼得太緊,凡事追求完美、自我評價過低,常常內疚、自責,有時還沒看清事情全貌,就把事情的不完美、人際的不和諧歸咎於自身,長期的自我貶低帶來了焦慮甚至抑鬱;

也有些人受天生的個性影響,比如抑鬱性格的人神經調節能力、抗刺激能力比較弱,容易敏感、草木皆兵,產生瀰漫性焦慮。其實,就像嬰兒有時會把自己的耳朵扯得很疼,哇哇大哭卻不知道放開一樣,瀰漫性焦慮的人往往沒有意識到,讓他們緊張的源頭不在外界,而是自己製造的恐慌。世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不安全、充滿挑剔和敵意,是自己的性格、思維把自己逼得太緊,只要願意放鬆下來,一切會變得輕鬆很多。放鬆可以從外到內逐步進行。

首先是讓身體放鬆,時常關注自己的牙關、拳頭、肩膀、臉部肌肉是否存在無意識的收緊。如果有,主動地讓它們放鬆開來。其次是精神放鬆,不斷地用良性的自我對話校正負面思維,如“世上還是好人多”“自己的能力已經提升”等,自我撫慰對緩解焦慮有很好的效果。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