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治癒世界最小年齡賁門失弛緩症

本文已影響600人 

中新網上海12月11日電(記者陳靜)11月個月大的女嬰“進食即吐”,原來她患了賁門失弛緩。上海兒科醫院11日對記者透露,該院專家與中山醫院專家經口內鏡下環形肌切開術爲她解決了困境。這也成爲中國國內經口內鏡下環形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的世界最小嬰兒病例,也創下世界紀錄。

滬上治癒世界最小年齡賁門失弛緩症

據悉,王先生一家來自山東,寶寶出生時在純母乳餵養階段一切正常,但到了5個多月大時,開始添加輔食的她們發現寶寶容易出現嘔吐現象,吃蛋黃或麪條等固體食物時,進食後即吐,有時候喝奶等流質也會嘔吐,最多的時候一天嘔吐達十多次。隨着時間的延長,寶寶喝奶時也出現明顯的嘔吐。喂一頓奶要花2-3個小時,寶寶往往邊吃邊吐,邊吐邊吃。雖然寶寶有食慾,但由於頻繁嘔吐和嗆咳,每次只能餵養30-40ml,一天只能餵養3-4次。寶寶的體重明顯下降

因爲嘔吐,食物反流誤吸入氣管,寶寶還出現了發熱並伴有咳喘症狀,後在山東當地醫院診斷爲肺炎。經輾轉幾家醫院、多次住院治療,寶寶始終不能治癒,肺炎遷延不愈,出現肺實變不張。今年11月,當地一家醫院拍片後考慮寶寶患有賁門失弛緩症,家長帶着寶寶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就診。醫生爲其進行了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鏡檢查等檢查,在全面術前檢查和各項功能評估後,兒科醫院決定爲其實施微創的經口內鏡下賁門環形肌切開手術。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外科主任鄭珊說,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先天性的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性疾病。臨牀表現爲吞嚥困難,進食後嘔吐,營養不良和反覆吸入性呼吸道感染。賁門失弛緩症在小兒較爲少見,一旦發病將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這位專家說,既往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開腹或腹腔鏡下切開賁門部肌層,但對於一個嬰幼兒,手術創傷大,術後併發症多。隨着新醫療技術及設備的不斷涌現,微創概念的深入,國外逐步研發了經口內鏡下賁門括約肌切開術,經過4年多的臨牀實踐,該技術在成人患者中開始應用,但兒科病人的經驗並不多,國內尚屬空白。

據瞭解,此次參與手術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的周平紅教授是目前世界上成功完成經口內鏡下賁門環形肌切開手術最多的醫生,曾爲一例98歲的高齡患者實施該手術。這次和兒科醫院強強聯手,再次創下年齡最小經口內鏡下賁門環形肌切開手術的世界紀錄。

兒科醫院方面表示,此患兒手術過程順利,出血少。手術耗時20分鐘,賁門口開大,胃鏡可以順利通過。由於醫生在手術中徹底切斷食管下端環形括約肌,患兒症狀緩解明顯,不易復發,近期以及遠期療效均較好。

據知,賁門失弛緩在1674年由Willis首次描述,主要表現爲吞嚥時食管體部蠕動缺失和食管下端括約肌(LES)不能夠完全鬆弛而造成吞嚥困難、嘔吐等症狀。賁門失弛緩發病率:成人約1/100000,兒童更低,無明確報道。關於此病的發病原因目前被廣泛接受的理論是:控制食管平滑肌鬆弛的神經元缺乏。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